今年的台军汉光演习可谓是一次彻底的战术变革,台军放弃了传统的滩头防守,转而选择撤退至山区展开游击战,甚至把海马斯火箭炮搬上了海拔上千米的山头,试图增强防御能力。虽然台军声称通过这种方式来增强防线,但其实背后隐藏着一个更大的目的,那就是美国希望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时间。台军的战术选择,实际上是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拖延解放军的进攻,为美国的干预争取空间。不过,台军的一位少校却直言不讳,一旦冲突爆发,台军最多撑三天,连美国自己都没有时间来考虑是否介入。
从台媒对汉光41演习的报道来看,台军今年的战略确实发生了重大变化。台军决定将70%的重型装备撤至中央山脉,甚至将海马斯火箭炮拉到海拔上千米的高地,这样的部署虽然能勉强覆盖福建沿海,但显然也暴露了台岛防御的几大致命弱点。首先,台岛东西纵深的不足使得防御空间十分有限。其次,台岛的关键基础设施集中,容易成为精确打击的目标。最为致命的是,台军的防空系统存在明显的盲区,面对饱和攻击时显得毫无防备。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现代战争已经进入“发现即摧毁”的阶段,而解放军的东风系列导弹以及远程火箭炮系统,已建立起了一个全纵深、多层次的火力打击体系。解放军的远程火力足以覆盖台岛的每一个角落,随时进行精准打击。台军虽然大肆宣称要用“毒刺防线”拦截解放军的直升机群,但他们似乎忽视了中国武直-10的毫米波雷达系统,这一雷达系统能够在8公里之外就锁定单兵目标,这让台军的防御显得脆弱不堪。
展开剩余75%台军曾号称的雄风3反舰导弹,改进后的射程可以达到400公里,足以威胁福建和浙江沿海,但在现实的战争中,台军想要在山地游击战中使用这些导弹,发射车的机动性和反应速度显然不足。由于解放军的卫星侦察覆盖,台军发射车的机动-展开-发射-撤离的时间窗口极为有限,实际上完成这一系列动作的成功率低于20%。更为致命的是,解放军的无人机蜂群可以迅速对这些移动发射车实施“发现即摧毁”的打击,极大削弱了台军的反舰能力。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台军的“秘密武器”——M1A2T坦克贫铀穿甲弹,最终被揭露只是训练模型。这场被台军高调宣传的“军事cosplay”最终暴露了其虚张声势的一面,连最基本的道具都未能准备齐全。
根据五角大楼2025年最新报告,台军目前的防空导弹对于解放军的饱和攻击拦截成功率不足7%,这意味着台军的防空能力几乎无法应对解放军的攻击。而美军顾问参与的这次军演,也增加了许多看似精妙的演练,然而,这些演练中的战术漏洞却显得尤为明显。例如,台军的坦克在市区街头发生了多起事故,7天内就出了7起事故。而且,台军居然通过城市地铁运输弹药,甚至在大马路上设置路障,企图拖慢解放军的行军速度。这种做法显然不符合现代战争的作战方式,在俄乌战争中,双方都不敢把坦克当作“巷战神器”,而台军却幻想通过钢筋水泥结构来抵挡解放军的进攻。
台湾前空军司令部的少校参谋官邱世卿表示,美军顾问其实也非常清楚台军在战争爆发后的短时间内无法支撑太久,他们的战略目标只是通过拖延,争取给美国更多的时间来做出是否干预的决策。也就是说,台军的作用其实是作为前线的炮灰,拖延时间以便让美国做出决定。然而,邱世卿同时也指出,这种拖延战术不会成功,因为一旦台海冲突爆发,战斗很可能在三天内结束,美国连考虑的时间都没有。
面对台军这种“刺猬战术”,解放军早已有充分的预案。根据台军的监测,解放军已多次出动大量军机和军舰“围台”,仅7月16日至17日之间,解放军就派出了58架次军机和9艘军舰,其中45架次军机突破了“海峡中线”。台军的紧张情绪愈加高涨,尤其是在16日下午,解放军的战机罕见地逼近东沙岛西南空域5000米高度,令台军措手不及,甚至发出多次“影响安全”的广播。解放军这种海空联动的精准震慑,已成为常态。
如果解放军能够在战时快速控制东沙岛,台军的所谓“海上运输走廊”将被直接切断。而解放军的歼-16D电子战机也能迅速瘫痪台军的指挥系统,配合075两栖舰的立体登陆,完全能够将台军的防线瓦解。而当解放军的卫星、无人机和电子战系统形成合力时,台军即使拥有再多的毒刺导弹,也将无法阻挡解放军的进攻。正如邱世卿所言,美国根本来不及考虑,战争就已经结束。
事实上,台军的每一次军事演习和购买美制武器,反而让解放军在备战中提升了应对能力。根据《反分裂国家法》规定,大陆不仅拥有三天内摧毁台军关键节点的能力,也已经做好了全面应对美日干预的预案。汉光41演习中的各种战术变换,最终无法掩盖台军防线的根本问题。当东风导弹在福建沿海竖起发射架时,台岛的防御策略已经变得毫无意义,所有的拖延不过是徒劳的挣扎。
毕竟,决定台海命运的,从来不是几枚毒刺导弹,也不是美国空洞的承诺,而是14亿中国人坚不可摧的统一决心。
发布于:天津市万隆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