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海峡网的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发布声明,表示任何支持金砖国家“反美政策”的国家,都将面临额外的10%关税。他在“真实社交”平台上写道:“任何与金砖国家反美政策结盟的国家,都会被征收额外的10%关税。这项政策不设任何例外。感谢大家对这一问题的关注!”然而,特朗普并未具体解释何为“反美政策”,也没有详细说明该政策的具体细节。在当天的另一条帖子中,特朗普还透露,美国政府将从美国东部时间7月7日中午12:00开始向各国发出关税通知。
所谓的10%额外关税,实际上可能意味着美国将对金砖国家成员征税。如果一些第三世界国家与金砖国家关系密切,且支持金砖的批评意见,如去美元化或增强南方国家的话语权,那么这些国家也可能被特朗普视为“反美国家”,从而遭遇更高的关税。这一政策的具体加税比例为什么定为10%?特朗普显然是随性决定的,这一决策反映了他越来越倾向于利用关税作为推动经济和外交政策的工具,这也意味着他对国际社会的冲击和负面影响逐渐加深。
更让特朗普感到焦虑的,是普京近期透露的消息:2024年,金砖国家内部的本币结算比例已经达到了90%,而金砖支付系统与中国的CIPS体系正在逐步削弱美元的霸权地位。随着35亿人口、44%的全球石油产量和37%的世界经济总量逐渐绕开SWIFT系统,美元作为全球石油交易货币和贸易货币的双重支柱正在遭遇崩塌,而这一变化显然是特朗普最难接受的。与此同时,金砖机制所展现出的制度性力量也让美国深感不安。金砖已经建立了新开发银行、应急储备安排等重要金融机构,最近更在着手推进共同货币框架的研发。
展开剩余58%印度方面的态度也在不断变化。印度政府宣布,代表团决定延长在华盛顿的访问时间,以便解决与美国之间关于关税、市场准入等问题上的分歧。印度财政部长也明确表示,谈判中有两项“红线”不能跨越。据报道,在7月9日美国政府暂停征收“对等关税”的90天期限临近之时,美印之间的贸易谈判因汽车零部件、钢铁及农产品进口关税问题而陷入僵局。
回到印度国内,2021年数十万农民曾因农业市场化改革问题涌入新德里,封堵了城市的街道和公共场所。此次大规模抗议的导火索正是印度农业改革的冲击,特别是在农业领域的结构性问题使得许多农民陷入困境。印度是全球最大的奶制品生产国之一,近一半的国民依赖乳制品为生。如果美国的玉米和大豆进入印度市场且免税,那么印度农民的收入将受到严重影响,许多人可能失去生计。因此,农业和乳制品产业对于印度来说不仅仅是经济支柱,更是民生基础,绝对不可触碰。面对美国的关税要求,印度政府显然无法接受这些条款,导致谈判陷入了僵局。
印度政府为何在农业和乳制品问题上坚决不让步?首先,这两个行业直接关系到印度的民生战略。尽管印度是一个粮食出口大国,但它同样面临粮食缺口的问题。畸形的农业发展已经加剧了国内的社会矛盾。如果再受到美国农产品的冲击,印度国内可能出现严重的社会动荡。其次,印度农业在GDP中的占比高达16%,而且农民是莫迪政府最重要的选民群体。在经济利益和政治稳定的双重压力下,莫迪政府没有办法在农业问题上做出任何妥协。
因此,莫迪做出了一个战略性选择:通过金砖国家寻求国际支持,构建战略缓冲区。金砖机制正是印度希望借力的舞台。莫迪在出席峰会之前,先后访问了加纳、阿根廷、特立尼达和纳米比亚等国家,目的是构建一个“全球南方”的外交网络。这不仅仅是为了增强印度的国际影响力,更是向美国传递一个信号:印度并非孤立无援,背后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金砖国家如今拥有全球一半的人口和超过40%的经济总量。对于印度来说,这是一次借助多边合作、转移压力、提升谈判筹码的绝佳机会。
发布于:天津市万隆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